MRI诊断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核医学领域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道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80年代核磁共振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为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故现将此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技术,且它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所以用它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MRI虽与CT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都属于计算机成像,且所成图像都是体层图像,因此在图像解释上的许多原则仍是相同的。
用途
广泛地用于各种癌症的诊断。
优点
和CT相比,MRI没有X线,对人体没损害。多平面直接成像,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为CT所不能比拟。MRI成像参数多,成像方法也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大,改变射频脉冲的程序改变脉冲的重复时间和回波时间等均可改变图像的表现,从而得到不同加权因素的图像。这要比CT依靠单一的光子衰减吸收值成像内容要丰富的多。MRI与CT不同,没有骨伪影的干扰,靠近骨骼的病变同样可显示的非常清楚。它也不像CT那样需常规使用造影剂,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多平面直接成像可直观地了解病变的范围、起源和侵犯的结构,对肿瘤的定位、定性、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的估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与B型超声波及SPECT相比,MRI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是两种方法所不可比拟的。虽然MRI成像原理比较复杂,但MRI图像的解释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检查操作中人为的影响因素少,可重复性大,便于共同研究、对比和随访。这也是B型超声波及SPECT目前尚不够完善的地方。
前景
MRI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平面直接成像的优点,加上不断开发利用的新的成像程序及MRI造影剂的应用,都给MRI诊断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