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忠告:莫将肠癌当痢疾
42岁的王老师近两年来一直腹泻兼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曾到几间医院求诊,被诊断为“慢性痢疾”,用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磷酵素及中药治疗均无效。近日他还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消瘦、浮肿、贫血、粪便有特殊臭味,才到专家门诊求医。后经结肠镜检查被确诊为乙状结肠癌,遗憾的是已属病变晚期。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华南地区占消化道癌的首位。此疾多见于30岁—70岁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由于大肠癌生长较慢,转移较晚,且大多数发生在肛管、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可以通过直肠手指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治愈的关键,然而越是肿瘤早期,隐蔽性越强,越不易被发现。如今,借助放大100倍的肠镜,运用EMP技术可及时“逮捕”大肠癌前病变并将其“绳之于法”,使早期癌不再扩散和转移而祸及其他组织。所以,凡30岁以上的(甚至较年轻的)病者有未明原因的便血或大便带脓血黏液、特别是老年人新近出现便血,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有上述症状又伴有体重下降,或出现了慢性肠梗阻的症状,如阵发性腹痛、疼痛时腹部局部性隆起、排便排气不畅,就应该考虑是否患了结肠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防误诊,耽误治疗。另外,结肠腺癌性息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感染等病,均有可能恶变为结肠癌,尤其是家族性结肠息肉一经发现,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