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肿瘤诊断>诊断设备>阅读资讯:[图]磁共振成像(MRI)介绍(三)成像装置

[图]磁共振成像(MRI)介绍(三)成像装置

[ 来源:中国肿瘤康复网 | 作者:肿瘤康复网 | 时间:2007-09-19 | 浏览: | 我要投稿 | 收藏本文 | 收藏到QQ书签 ]


  成像装置

  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由磁体系统、普仪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图象显示系统组成。
  磁体系统是由主磁体、梯度线圈、垫补线圈和与主磁场正交的射频线圈组成,是磁共振发生和产生信号的主体部分。
  普仪系统是产生磁共振现象并采用磁共振信号的装置,主要由梯度场发生和控制系统、MR信号接收和控制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图象重建系统要求配备大容量计算机和高分辨的模数转换器(analog/difital converter, A/D),以完成数据采集、累加、傅立叶转换、数据处理和图象显示。

  优缺点

  (一)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
  1.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区分较高信号的心内膜、中等信号的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膜以及低信号的心包。

  2.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而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结合不同方向的切层,可全面显示被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结构,无观察死角。近年开发应用的容积扫描,可行各种平面、曲面或不规则切面的实时重建,很方便地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

  3.MRI属无创伤、无射线检查,避免了X线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检查由射线所致的损伤。MRI扫描对人体无害。

  4.MRI成像参数多,包含信息量大,以应用最广泛的自旋回波(spin echo,SE)为例,此技术可获取三种性质不同的图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加权像。目前,MRI已知成像参数达十余种,再加上超过百种的脉冲序列组合,以及许多特殊成像技术的应用,MRI的成像潜力十分巨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5.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尽管一般MR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及X线平片、X线心血管造影,但优于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接近DSA和CT的水平。MRI的空间分辨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二)磁共振成像的缺点
  1.MRI设备和检查费较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2.早、中期MRI设备扫描时间较长,为其主要缺点。例如,一次心脏扫描需1小时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近年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完善,扫描时间长的问题总算得到解决,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nar imaging,EPI)扫描速度已达20ms一幅图像,不用心电图门控,可行心脏实时动态显示。但目前我国运转的设备,绝大多数还不具备超快速扫描功能,完成一个病人的心脏扫描,耗时30~45min,比CT慢许多。

  3.国内MRI设备尚未普及,而普通X线、超声心动图、CT、X线心血管造影等已广为应用,就普及率而言,MRI还远不如上述影像学技术重要。

  4.除超低磁场(0.02~0.04T)和近年新开发的开放式(open style)、低场强(≤0.2T)MRI扫描机外,一般MRI机房内不能使用监护和抢救设备,加之MRI对病人体动敏感,易产生伪影,不适于对急诊和危重病人进行检查。

  5.个别人进入扫描室可产生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自诉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常导致检查失败。

  6.钙化灶内不含质子,不产生MRI信号,故MRI对钙化不敏感,小钙化灶由于容积效应不能显示,大的钙化灶表现为无信号区亦缺乏特异性。钙化在发现病变和定性诊断上有帮助,对钙化不敏感亦为MRI的缺点之一。

最新五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总数 0
您的评论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用户发表意见仅代表其个人意见,并且承担一切因发表内容引起的纠纷和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删除不符合规定的评论信息或留做证据
·请客观的评价您所看到的资讯,提倡就事论事,杜绝漫骂和人身攻击等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