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1956;年Duschinsky根据Rutman关于大鼠肝癌生物合成核酸时较正常肝细胞所需尿嘧啶量大的报告而合成了5-氟尿嘧啶(5-FU);翌年Heidelberg等证明了5-FU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Curreri与Ausfidld等首先试用于临床。迄今已近半个世纪,5-FU的临床应用地位仍举足轻重,且据此合成了大量5-FU类似物,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如1996年前苏联学者Hiller合成了5-FU的潜伏型衍生物喃氟啶(FT-207),具有可经口或直肠给药、在血浆及组织中存留时间长、易通过血脑屏障、毒性低等特点;1987年日本滕井节良等将FT-207与尿嘧啶(Uracil)以1:4的比例配伍成功地研制出优福定(UFT)复方制剂,显著地提高了肿瘤组织中5-FU与FT-207浓度,1975年日本尾崎合成5-FU又一衍生物,即卡莫氟(HCFU),该药不需经过肝脏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即可释放5-FU,HCFU释放5-FU缓慢,使5-FU在血淮、淋巴液、腹水及肿瘤组织中保持较高浓度,持续较长时间,肝功能损害者亦可使用;1976年Cook合成了5-FU另一衍生物脱氧氟尿苷(5'-DFUR),该药进入人体后,经嘧啶磷酸化酶活化转变成5-FU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此酶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较正常组高,因此5`-DFUR更易在肿瘤组织中被活化为5-FU,其治疗指数是5-FU与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的5-10倍。